难弃苹果诱惑 富士康转型渐冷
尽管富士康曾一度希望扯下其代工厂的标签,但一系列动作都未能为这家制造业巨头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,在短暂的隔阂期后,凭借新一代iphone 6的订单,富士康与苹果捆绑得更为紧密,尽管郭台铭依然在各种会议上高呼转型,但比起转型,富士康已经把更多地精力转移到了更好地服务好苹果上。郭台铭曾砸下巨资打造赛博数码广场,而后又开“万马奔腾”电器超市,并推出了“飞虎乐购”网站涉足电商,甚至携手全球第五大渠道商麦德龙开设3C卖场“万得城”,还在渠道上密集布局;同时,富士康不惜通过投入巨资打通产业链,推出整机品牌“睿侠”电视和消费电子品牌富可视;也通过收购“TaTop品至智能手机”,切入手机产品;甚至连手机外设,富士康也曾做过。
然而,留给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却是一地鸡毛:多个门店因严重亏损而陆续关闭,最后万得城撤出中国市场,其他渠道亦无建树;自主品牌终端空有力而无处可用,更是一把悬在头顶得达摩克利斯之剑,与代工业务客户竞争压力影响了其发展的脚步。
与之相反的是,在代工业务上,富士康仍有较强竞争力。日前,苹果发布两款iPhone新品,富士康毫无疑问地拿走了大部分订单。有分析师表示,在苹果新机蜜月期带动下,鸿海营收将逐月扬升至年底,单月营收高峰将落在11至12月左右,全年营收高峰也将落在第四季度。除了利好股市,对郭台铭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有消息称,此次苹果新发布的两款机型在今年的订单量将达到7000万至8000万部,远超此前的iPhone 5S和iPhone 5C。不仅如此,由于屏幕尺寸更大、机身更薄,因此组装难度也随之提升。
订单增加和难度加强,这使得郭台铭不得不多次亲赴工厂一线,实地监督生产,以确保产线最佳。与此同时,为了赶工发货,富士康在郑州、太原等主力组装厂区启动了大规模招聘。
页:
[1]